Melvin1976的Weblog

Archive for 七月 2007

一、閃燈基礎觀念:光圈、距離與GN值的關係
1.GN值=光圈X距離
ex:當閃燈GN值=20(以公尺為單位計算之下),光圈設為f4,
此時有效閃燈距離為5公尺。
當閃燈GN值=20(以公尺為單位計算之下),與被攝物體距離10公尺時,
此時光圈需設為f2才能有效曝光。

2.在光圈不變及閃燈出光量不變之下,快門的速度並不影響閃燈補光,
但會影響環境光的曝光多寡。
閃燈的速度為1/1000秒~1/10000秒內完成,
比快門最高同步的速度快太多了,
所以當快門速度為1/30秒時閃燈曝光量的吸收時間為1/1000秒(或更短),
改為1/60秒時閃燈曝光量的吸收時間依然為1/1000秒(或更短),
其中快門速度不同的差異,我們可以想成,
當快門為1/30秒吸收環境光的時間為1/30秒-1/1000秒=97/300秒,
快門為1/60秒時吸收環境光的時間為1/60秒-1/1000秒=47/300秒,
所以快門為1/30秒時,吸收環境光的時間比1/60秒還久,
因此曝光量也比較多,此總針對快門速度的調整,
對於室內攝影大場景的拍攝就可以比較出快門變化產成的不同效果。

3.當閃燈GN值不敷使用時,可以利用不同感光度的底片來達到增大GN值的效果。
當底片為100度時GN值為24,
改為200度底片時,GN值為36,
改為400度底片時,GN值為48,以此類推。
因此,當GN值不夠大,或光圈不夠大時,可以利用底片來解決此問題。

二、閃燈模式
1.M模式,在此模式之下,每一次的拍攝都需要一當時情況,
利用GN值=光圈X距離的公式作相關的調整。通常此模式之下,
閃燈為全出力,除非閃燈具有1/4或1/2等,其他出力大小的選擇。
優點:完全依照攝影者的設定輸出光量。
缺點:需每次作計算及調整,可能緩不濟急。

2.Auto模式,在此模式之下,當我們固定好閃燈及鏡頭光圈大小之後(需一致),
在閃燈出力的有效範圍之內,閃燈會依照自身的感光系統計算補光充足與否,
自動控制閃燈出力的大小,達到準確曝光。
優點:改良M模式需每次調整曝光的缺點。
缺點:依然需要作光圈對應的調整。(其實也不是啥大缺點,了解過後會發現其
實A模式也是很好用的,在某些情況之下,能做曝光補償的動作,反而比
具有TTL測光但是沒有曝光補償的閃燈還贊。)

3.TTL模式,在此模式之下,當擊發快門之後,閃燈亦同時擊發補光,
並且經由反射回來的燈光計算補光量充足與否,如測出曝光不足,
則會自動增加閃燈出力來達到曝光充足。
優點:測光準確,方便好用。
缺點:不具有曝光補償的閃燈,在需要加減光的情況下,就掛了。
如果想要加光,就算開大光圈,但是反射回來的光量如果TTL覺得夠了,
就會減少出力,反之,如果想要減光而縮小光圈,
但是反射回來的光量如果TTL覺得太暗了,還是會加大出力,
所以曝光量閃燈出力大小不隨光圈改變而有所變化,
因此就沒法度了。

四、閃燈加光或減光
1.M模式:以下所有的閃燈應用在M模式下,釵悎v沒有講解。
所以大部份以AUTO及TTL模式適用。

2.AUTO模式:要加光則開大光圈,要減光則縮小光圈。

3.TTL模式:具有曝光補償的閃燈可以直接調整,要加光則加一格(+1EV)
減光則減一格(-1EV)。

4.有預閃弁鄋滌{燈,可以測試出力足不足夠(AUTO模式)。

由於閃燈釋出的光照越遠時光線越弱,所以當被攝物體有前後之分的時候,
前面的補到的光比較多,後面的補到的光比較少,會形成前面的白,中間的灰,
後面的黑的情況,因此要適度的作加減光的動作(或利用跳燈)。至於要如何判斷,釵悎v說:靠經驗。

當被攝物體週遭環境具有會反光的物體時(金屬、玻璃、鏡子等等),
當閃燈補光時會產生反光亮點,此時需要減光來減少反光亮點的亮度,
或是採取斜角度拍攝,讓燈光折射不造成反光。(AUTO及TTL模式適用)

五、跳燈
1.跳燈可以改變光的軟硬(照射面積)及方向,可改善被攝物體有前後之分時,
前白中灰後黑的情況,因為,燈光經由跳燈再折射後,補到前中後的燈光
就比直接平打較平均了。

2.跳燈時須注意反射物體的顏色,不同顏色的反色物體會造成不同顏色的效果。

3.避免利用鏡子或玻璃作跳燈。

4.用人作跳燈的反射物體聽老師說效果也不錯歐。

5.避免以45度作跳燈,可能造成上白下黑的情況。

6.大部分的閃燈罩都只能減弱閃燈出力,只是減輕反差而不是達到柔光的效果,
要達到柔光的效果必須要將閃燈出力面積加大才行。(幫老師打一下廣告,
他發明的柔光罩看起來真的好用,可以買來試試看歐 )

7.夜間室內攝影時,老師建議使用400度底片,如此可以爭取到較大的GN值及
較快的快門速度。

以上為不考慮環境光的閃燈應用。
以下為加入環境光的閃燈應用。

1.快門速度可以決定環境光的曝光亮的多寡,快門增加則可以去掉環境光,
快門降低則可以加入環境光(大場景時適用)。
ex:當快門為1/60秒時,較遠處的地方環境光收的較少,所以就暗暗的,
如果改為1/15秒時,環境光收的較多,所以遠處的地方就比較亮了。

2.實際超作方式(AUTO模式):先將閃燈關閉(因為有時開了閃燈,有的機身會
自動調整快門速度,光圈先決模式下亦然),測量當時環境光的曝光值,
然後再配合閃燈補光,當然此時閃燈的光圈必須與鏡頭一樣,以上為室內攝影
使用。

3.使用閃燈時AUTO模式下,相機最好使用M模式,可以利用光圈及快門來做加減
光的變化。

4.當希望補正色溫但是又不想影響現場光的氣氛時,可以使用減光的技巧,
ex:當閃燈光圈設為f4時,機身測光為f4 1/30秒。將光圈縮小為f5.6
並且放慢快門為1/50秒,此時光圈變小閃燈的補光量變少了,
但是原來環境光的曝光量依然不變,因此,有補燈的效果,而且也有充分
的現場環境光。(AUTO模式)
TTL模式可以直接用閃燈上的曝光補償來做減光的效果。
p.s.如果要閃光燈的曝光量正常,光圈大小事不能調整的。

5.AUTO模式在戶外的情況下,當環境光為f8 1/60秒時,如果在逆光的情況下,
補光要減1~2格(閃燈上的光圈設定從f8改為f5.6),因為不減光的話,人會看起
來假假的,就像是在大型海報前面拍照一樣,沒有距離感。
TTL模式一樣直接在閃燈上作減光的動作。

6.壓光:閃燈的GN值要夠大,而且相機的最高同步閃燈越快越好,才容易壓光。
ex:環境光為f8 1/60秒(閃燈也設為f8),此時加快門速度改設為1/250秒,
則前面的被攝主體補光正常,但是背景光曝光不足,白天就像黃昏囉。

7.翻拍大決招:
首先要避開反光的角度,不要直接面對被攝物體,然後記得閃燈要在被攝物體
之外的側面(外圍)出力,盡量使用鏡頭最大的焦段拍攝(變形較不嚴重,因為非
正面拍攝),最後用修圖軟體將變形的角度拉正即可。
攝影技巧 – 1.如何使用獨立式測光表2.閃光燈的功能與使用

一.如何使用獨立式測光表

與內置式測光表想比,獨立式測光表具有測光精確,功能齊全和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那么,使用獨立式測光表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最重要的當然是根據測光表的使用說明書正確使用各項功能,此外,還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問題需要影友注意。
  
1、 注意保護測光表。拍攝時頻繁走動、俯身起立都會使掛在胸前的測光表晃來晃去,很容易碰上三腳架或其它堅硬的物體。測光表屬于精密的電子儀器,為了防止磕碰,在不進行測光時,套上原裝的皮套,以 起到緩沖保護的效果。在潮濕和多塵的環境中,更應加倍愛護,平時不用時要將其放在防潮箱裡。對配有取景器的點測光表,應像對待攝影鏡頭一樣保護好取景器。可測量入射光的測光表都有一個白色半球形的散射元件,突出在機殼外,最容易被磕碰、磨損和弄髒,保護好這一元件對保證測光精確尤其重要。
  
2、在寒冷環境的中使用,應該注意電池電量的衰減。測光表依靠電池才能工作。無論是普通干電池、鋰電池還是鈕扣電池,其效能都會因過低的氣溫而衰減,從而影響測光精度。因此,在測光完畢后,應隨手放入大衣內兜以保障精確的測光。
  
3、注意感光度和濾鏡原素的調整。獨立式測光表都有感光度調校功能,以適應使用不同感光度的膠捲。現代電子照相機可識別膠捲的DX編碼,自動調整感光度設置,而測光表必須透過手動調整。在更換膠捲時,應特別注意測光表的感光度設置與膠捲感光度是否相符,否則將導致曝光失誤。同理,在攝影鏡頭上加用濾光鏡時,也應注意該濾光鏡所需的曝光補償數值,並在測光表上作相應調整。
  
4、注意細節,正確操作。測量入射光時,不要讓自己的影子落在半球形附件上,盡量避免穿著反射率高的淺色服裝。在確定好所有拍攝條件,如光源方向、強弱、道具位置、模特姿勢等項之后才測光,測光后應立即拍攝,而不要先測光,再調整、后拍攝。

二.閃光燈的功能與使用

閃光燈可分為內裝式和獨立式兩種︰前者與照相機合為一體,不能拆下,主要用在小型的135自動曝光照相機上,少量的高級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也有內裝式閃光燈,其特點是可以與照相機配合自動完成閃光曝光,攜帶方便,但功率較小,不適應較遠距離的拍攝;后者指獨立單體的電子閃光燈,使用時與照相機連接,功率較大,功能較多,並能裝在各種照相機上。
目前使用的小型獨立電子閃光燈,具有操作簡便、使用靈活、發光強度較大的優點。它的閃光持續時間極短(1/1000─1/10000秒),為凝固快速的動體提供了便利。

購買閃光燈時的檢查比較簡單,一般的閃光燈只需裝上電池,讓它充電后可以正常閃光就行了。選擇閃光燈首先應考慮它的發光功率,閃光燈有發光功率的大小區別,用閃光指數來表示。指數(GN)在18左右的屬于小功率,指數在24─30之間屬于中功率,指數在40以上的就是大功率了。功率大的閃光燈適用的範圍比較大,體積也相對笨重些;功率小的適用性能也少些,但體積小,價格也低。

一般家庭使用的閃光燈可以根據手中照相機的類型選擇指數在20─24之間的,比較實用。比如對平視取景照相機來說,由於照相機的體積小,功能簡單,攜帶方便,一般選用體積小,指數低些的閃光燈。如20左右。太大的閃光燈攜帶不便,裝上后會有“頭重腳輕”的不諧調感。配用一般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可購買指數為24以上的閃光燈,以適應更大範圍的拍攝需要。
電子閃光燈以干電池為電源,目前可充電的鎳鎘電池在閃光燈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但有極少數的閃光燈是禁止使用鎳鎘電池的,否則會對閃光燈造成損害,使用前必須看清說明書。
買電子閃光燈只要知道它的閃光指數,就可以拍攝了。但要記住一個公式才能運用自如。這個公式很簡單,用閃光燈的指數(GN)除以照相機至被攝體的距離米數,就可得出你所應該使用的光圈大小。
舉例來說,你先向被攝體調焦,看一下鏡頭上標出的焦距,大約是在3米處,然后用你的閃光燈指數24除以3,得出8,這個8就是你這時應該用的光圈系數f/8。也就是說,你用閃光指數為24的閃光燈,拍攝距離為3米的景物,只要用光圈f/8,就能獲得比較合適的曝光量。如果人物有前有后,拍攝時可以根據前面的人物曝光,讓后面的人物暗些;也可以讓后面的人物曝光正常,而讓前面的人物曝光多些;當然還可以選擇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兼顧前后的光照。
使用這一公式要注意幾點︰一是這個公式是以ISO100/21°的膠捲為準。二是如果計算出的光圈系數介于兩擋光圈之間,對于一般的負片來說,寧可選用較大的那擋光圈。比如算出光圈系數為7,那么最好選用f/5.6,而不用f/8,讓景物曝光充足些。三是有些國外的閃光燈是以英尺(ft)為計算單位的,要弄清楚,以免計算錯誤。
當然,每只閃光燈上都會印有一張相應的閃光燈曝光對照表,可以透過拍攝距離查到相應的光圈大小,但有時還不如心算來得方便。

由於外電眼式自動測光的閃光燈是根據閃光的反光來控制輸出光量的,也就是當電眼接收到以較強的反光時,就會自動減少光量的輸出,反之就會增加光量的輸出,而且它是以一般物體的亮度為標準的(18%的灰度),所以當遇到白色或反光很強的黑背景時,反而要略微收小一些光圈,以獲得比較準確的曝光量。

閃光燈使用方便,但在一般情況下發出的都是正面光,光照缺乏立體感,而且容易在人物身后留下生硬的投影。如果你的閃光燈頭是可以上下或左右轉動的,就可以採用反射閃光法來拍攝。拍攝時,可將閃光燈頭搖向天花板或是左右的白牆壁,讓反射的閃光照亮被攝體,這樣不僅能增加立體感,消除投影,而且光線柔和自然,是一種理想的閃光模式。反射閃光的缺點是光線損失失較大,必須使用功率大的閃光燈。在計算反射閃光的曝光公式時,其距離必須是閃光燈到反射物的距離加上反射物到被攝體距離之和,算出的光圈必須開大一擋,以彌補反射物對光線的吸收等損失。

由於閃光燈的光線比較硬,拍攝時還可以在閃光燈上加乳白色的柔光片或充氣柔光球,或蒙上白色織物,以產生漫射的柔和閃光。在閃光燈上蒙了白色手帕之后,在室外的陽光下對逆光中的人物進行補光,可以使畫面獲得了既有逆光照明又有暗部細節的柔和效果。

◆拍攝人像,分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表現被攝者的本人,另一種是表現拍友本身的意圖。

◆我們要把被攝者的臉孔拍得像他本人之外,還要把他的性格、他的精神狀態拍攝得像他本人。(外表到內心)

◆戶外人像和室內人像主要是光源性質的不同,其次則是由於拍攝環境的不同。

◆戶外人像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客觀地表現被攝者-主要是運用鏡頭的特點,把人物的五官輪
廓的美點快現出來。一類則是表現拍友心目中的想像-主要是把被攝者當做為一件"活道具",
儘量運用畫意的手法,使照片的畫面顯得悅目而優美。

◆人造反光板或閃光燈作補光的目的,是將臉孔部的全部陰位加以同等程度的減弱,不要形成礙
眼的白位,使照片有不自然的感覺。

◆測光的最可靠方法是將測光錶移近主要的部位來測度,測度之後再退回原位拍攝。

◆戶外光線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拍攝出好照片,問題只是採用光線的手法是不是得當。所謂光角
度,包括太陽位置,被攝者位置及相機位置。

◆太陽位置在時鐘面五字至七字處都屬於前光。在三字四字或八字九字處都屬於側光。由十字至
二字則屬於背光了。前光和側光之間的就是前側光。在側光和背光之間的就是背側光。

◆日出之後和日落之前的兩小時以內的陽光,都屬於低光位置。上午八時至十時,又下午三時至
五時的太陽位置,相當於中光的高度。上午十時至十一時,和下午兩時和三時,則相當於高光的位置其餘由十一時至下午兩時都屬於頂光範圍了。戶外人像當然以中光和高光的位置拍出來的效果最理想。

◆戶外的背景和光源都不能加以更動的情況之下,只有移動被攝者和照相機來獲得最好的效果。

◆拍攝戶外人像,首先要注意背景,初學者拍照時只顧看人,全部精神都放在人物的身上,對於
背景往往不加注意,事前既不加選擇,拍時也不予留心。

◆背景初步選好人物站過去,還要再來一次背景的鑑定。我們要看背景的趣味和人物是否配合,
背景的色調和背景的線條等跟人物有沒有衝撞。

◆到郊外拍攝人像,對於背景的處理原則「不利用就消除它」。

◆凡在照片裡出現的景物,都要和主體有關連,不是襯托他的姿態,就是加強他的情趣,不是增
加他的美感,就是使他更突出。

◆凡是戶外人像的背景,拍得清楚也好、拍得模糊也好,總以簡潔為宜。最忌是黑黑白白、花花
綠綠,那就不論大光圈或小光圈都一無是處了。

◆大光圈只可以使背景的線條模糊,但卻不能使反差減輕的。

◆背景的所謂亂,是指景物的線條太多,和形相不一致,使人的視線不住地左看右看,因而分散
了主體的吸引力。

◆背景上的線條或形相,如果是統一的、一致的,都是使照片產生美感的輔助力量。這是不可不
知的。

◆凡是橫過照片的直線,不要把它放在正當中,也不要在人物頭頂至腰部之間橫過。

◆背景跟人物不配合,給人的印象是背景歸背景,人物歸人物,兩者不能結合成完整的有機體,
那自然不能成為一張具有美感的照片。

◆戶外人像要求的只是假自然的姿勢,即經過擺佈技巧處理之後,令人覺得自然而且有美感的姿
勢。

◆採用鏡頭角度,必須要有目的,有作用,千萬不要為角度而角度,為新奇而角度。

◆在戶外,如果想人物不皺眉,最好是不讓光直接照射到眼睛,如採取斜光、側光或背光的光線
等。

◆如果要在陽光之下拍照,可教被拍照的人保持著擺佈好的姿勢,閉起眼睛來,等到按快門時才
教她張開。

◆如果手或腳被景物或身體隔斷,在照片上只看見手臂,或者只看見手掌,那時候就會有被切斷
,或者無主孤手的感覺。

◆人物的手,在照片上,要就全部看得見,否則全部隱藏起來。最好將手佈置在臉孔和胸肩的附
近。

◆身體太側的話,最好是只要一隻手,如果兩隻手都要的話,身體的姿勢就不要太側。

◆在戶外人像照片中,一定要讓手有些工作,有些任務,在照片裡有些作用。

◆在拍攝之前,拍友和被攝者能夠進行交談,,對於拍攝表情自然的人像是有幫助的。

◆臨場經驗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只有多實習,多檢查,從錯誤中吸收經驗。實習,是訓練自已的手;檢查,則是知道自已的錯誤。檢查後再實習,則是提高自已的技術。

一.光圈

光圈通常位於鏡頭的中央,它是一個環形,可以控制圓孔的開口大小,控制曝光時光線的亮度。當需要大量的光線來進行曝光時,就將光圈的圓孔開大;若只需要少量光線曝光時,就將圓孔縮小、讓少量的光線進入。

光圈的計算單位我們稱為光圈值(f-number)或者是級數(f-stop)。首先我們來談談光圈值。

標準的光圈值(f-number)的編號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其中,f/1是進光量最大的光圈號數,光圈值的分母越大,進光量就越小。通常一般鏡頭會用到的光圈號數為f/2.8~f/22,光圈值越大的鏡頭,鏡片的口徑就越大,相對提高其製作成本跟難度。

級數是指相鄰的兩個光圈值的曝光量差距,例如f/8跟f/11之間相差一級,f/2跟f/2.8之間也相差了一級。依此類推,f/8跟f/16之間相差了兩級,f/1.4跟f/4之間就差了三級。

在職業攝影圈裡,有時稱級數為「檔」或是「格」,例如f/8跟f/11之間相差了一檔、或是f/8跟f/16之間就相差了兩格。

在每一級(光圈號數)之間,後面號數的進光量都是前面號數的一半。例如說 f/5.6的進光量只有 f/4的一半,f/16的進光量也只有f/11的一半,號數越後面,進光量越小,並且是以等比級數的方式來遞減。

光圈號數與進光量的關係
大光圈的鏡頭非常適合低光量的環境,因為它可以在微亮光的環境下,擷取更多的現場光,讓我們可以用較快速的快門來拍照,以便保持拍攝時相機的穩定度。但是前面有提到大光圈的鏡頭不易製作,必須要花較多的花費才可以獲得。

除了考慮進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還跟景深有關。景深是物體成像後,在相片(圖檔)中清晰的程度。光圈越大景深會越淺(清晰的範圍較小)、光圈越小景深就會越長(清晰的範圍較大)。

二.快門

快門是相機中的一個機械裝置,大多設置於機身接近底片的位置(大型相機的快門則是設計在鏡頭中),藉由控制快門的開關速度,來決定底片接受光線的時間長短。

也就是說,在每一次拍攝時,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線的進入量、快門的速度決定光線進入的時間長短,這樣一次的動作便完成了我們所謂的「曝光」。

快門以「秒」作為單位,它有一定的數字格式,一般在像機上我們可以見到的快門單位有:

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上面每一個數字單位都是分母,也就是說每一段快門分別是: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以下依此列推)等等。一般中階的單眼相機快門做到1/4000秒,高階的專業相機則可以到1/8000秒。

B指的是慢快門Bulb,B快門的開關時間由操作者自行控制,我們可以藉由快門按鈕或是快門線,來決定整個曝光的時間。

我們可以注意到每一個快門之間數值的差距都是兩倍,例如1/30是1/60的兩倍、1/1000是1/2000的兩倍,這個跟光圈值的級數差距計算都是一樣的。與光圈相同,每一段快門之間的差距也被之為一級、一格或是一檔。

光圈級數跟快門級數的進光量其實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光圈之間相差一級的進光量,其實就等於快門之間相差一級的進光量,這個觀念在計算曝光時很重要,我們會在下一個章節跟大家講解。

前面我們提到光圈決定了景深,快門則是決定了被攝物的「時間」。當我們拍攝一個快速移動的物體時,通常需要比較高速的快門,才可以抓到凝結的畫面,所以我們在拍動態的畫面時,通常都要考慮可以使用的快門速度。

有時我們要抓取的畫面可能需要連續性的感覺,像是拍攝像是絲緞般的瀑布或是小河時,就必須要用到速度比較慢的快門,延長曝光的時間來抓取畫面的連續動作。

左邊的圖用了比較慢速的快門,可以看到兩片葉片有明顯的晃動,右邊使用了安全快門,所以可以拍到凝聚的畫面。

除了「時間」之外,快門也決定了我們拍攝的穩定度,一般以手持相機拍攝來說,快門必須要高到一個值,拍出來的畫面才不會晃動,這個能拍出穩定畫面的快門速度,通常稱之為「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有一個簡單的計算方式:

1 / 使用的鏡頭焦距 = 安全快門

如果我們現在使用50mm的鏡頭拍攝,那麼能讓我們拍出清晰相片的安全快門就是 1/50 ,大約是 60 的快門。如果使用了200mm的鏡頭,那麼安全快門就要提高到1/200大約是250的快門。由此可知,焦距越廣的鏡頭安全快門就比較低,但是長焦距的鏡頭所需要的安全快門就高許多。

三.曝光

我們如果想要得到一張色彩漂亮、明暗分明的影像,就要讓感光體(傳統時代的感光體為軟片,DSLR時代則為CCD或CMOS感光原件)得到適當的曝光。而所謂的曝光,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讓感光體受到一定光量的投射。

曝光的計算方式為:

曝光 = 光量(光圈容許進入的光線強度)X 時間(快門允許進入的時間長短)

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曝光程序,是由光圈的大小以及快門的時間搭配組合而成的。

所謂的標準曝光值,以現在的測光表設計,都是把整個畫面曝光量平均到中間灰,也就是18%的灰值。中間灰的輝度(反射光線的強度)接近人類的膚色或是天空的藍,我們可以藉由觀察「灰卡」,來知道中間灰它大概的表現。

一般來說,現在我們要得到一個正確的曝光,通常都是藉由相機內建的測光表來幫我們計算合適的光圈快門組合。測光表藉由不同的測光方式,將所測得的現場光平均成中間灰,然後調配光圈快門來達到正確曝光的目的。

依左至右分別為平均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

在DSLR中內建的測光表,一般都具有下列的測光方式:

平均測光
平均測光將整個畫面的現場光作平均計算,然後求得中間灰值。

中央重點測光
中央重點測光以畫面中央為主要加權部分,然後佐以四周的現場光,再計算出中間灰值。

點測光
點測光只擷取畫面中央約3%~5%的範圍作計算,求該點的中間灰值,這對複雜環境光的拍攝相當方便。

分區測光
每一家像機廠商都會研發出自己獨特的分區測光方式,來因應各種不同現場光的曝光計算,例如CANON的21區分區測光、或是NIKON的3D矩陣測光。這些測光程式會依據環境的不同作變化計算,求出最適合的曝光量。
在前兩課我們已經為大家上過了光圈與快門,裡面提到光圈每一個號數的差距、跟快門每一個段數的差距,都是稱為一級、一格或是一檔。不管是光圈或是快門,每一級之間相差的曝光量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

F4跟F5.6相差了一級、1/15s跟1/30s相差了一級,這兩種情況相差的光量是一樣的。
F5.6跟F11相差了兩級、1/60s跟1/250s相差了兩級,這兩種情況相差的光量也是一樣的。

這樣來看,在一個曝光組合決定好之後,還是可以增減光圈跟快門的段數作變化,而不會影響到最後的曝光值,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假設我們現在測出來一個曝光組合是 F5.6、1/250s,但是為了要用大光圈拍人像來獲得淺景深,我們可以把它更改成
F2.8、1/1000s。
其中,因為光圈向上前進了兩級(F5.6 > F4 > F2.8),所以相對的快門要向後退兩級(1/250s 四.對焦

一張好的照片,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擁有良好的曝光和正確的對焦。在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了曝光的觀念和換算方法,在後面會繼續教大家如何因應環境來調配合適的曝光組合,這一課,我們要先教大家正確的對焦方法跟觀念。

自動對焦功能已經是現在DSLR的基本功能了,尤其是有超音波馬達的推動和更新更強的對焦程式輔助。在一般的拍攝情況下,要做到正確的對焦已不再是件困難的事情了,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常常會拍出失焦的照片,有些時候連攝影老手也會犯下這樣的錯誤。

為了幫助初學攝影的朋友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這堂課我們特別列出了一些在對焦時,容易發生的疏忽和錯誤。只要在拍攝時仔細的注意下面的一些情況,就可以避免失焦或是焦距偏移的情況發生。

1.反差低的環境
基本上,自動對焦的系統通常是利用環境中的反差,經過運算合焦後,來達成自動對焦的目的。這樣的設計在拍攝環境反差比較低時,就會發生對不到焦的情況,很難達成合焦的動作,也就是一般常說的「迷焦」。

在反差低的環境對焦時,可以將對焦點移到同樣距離內反差比較大的物體,完成對焦的動作之後,再將鏡頭移回至我們要構圖的範圍中。在進行這個動作的時候,完成對焦後記得要先鎖定焦點,以免重新構圖時又失去了已經對好的焦距。一般的相機要鎖定焦點,採用的是半按快門的方式,其它較複雜的設定可以參閱相機的說明書來設定此動作。

2.低亮度的環境
在亮度比較低的拍攝環境,也很容易產生迷焦的狀況。一般相機所設定的自動對焦,在環境上有一定的亮度限制,低於這個限度時,自動對焦就會喪失它的功能。現在的數位單眼相機大多有對焦輔助燈的設計,在光度不足時,對焦輔助燈會自動發光來協助對焦。不過這個小燈通常功率不強,能幫助照射的距離有限;另外,高階的數位單眼相機通常也沒有對焦輔助燈的設計。

解決的方式是在低光度拍攝時,另外加裝外部閃燈。功能比較齊全的外部閃燈都有功率更強的對焦輔助燈功能,甚至能投射會造成反差的紅光來幫助對焦。

另外一個方法是使用手電筒或其他的外部光源來照射,幫助對焦可以順利完成,要不就是乾脆改用手動對焦,以自己的眼睛來確認。

3.對焦點不在中央
當對焦點不在中央時,我們必須先在畫面裡的焦點對焦,然後再重新構圖。進行這個動作的時候,常常會因為疏忽,而在重新對焦時讓焦點跑掉,對到不是我們原來預設的位置。

在上面第1點「反差低的環境」中,有提到利用半按快門來保持原先鎖定的焦點,一般在拍攝時我們很容易因為疏忽,而忘記去做這樣的動作。所以養成半按快門的好習慣,在重新構圖時才不會有焦點跑掉的情況發生。

此外,有的相機還可以設定其他的按鍵作對焦,快門鈕則專門執行測光及按下快門的動作。這樣的設定也可以避免跑焦的情況。

4.被攝體是處在連續移動的狀態
當被攝體處在一個連續移動的狀態之下,我們在對焦完按下快門之前,可能因為被攝體已經離開了拍攝的位置,而發生失焦的情況,像我們在拍小朋友嬉戲的畫面時,就很容易發生這樣的情況。

解決的方法可以利用相機本身的「連續對焦功能」,將對焦選項切到這個位置之後,相機就會自動對移動中的被攝體,持續地做對焦動作,一直到快門被按下為止。當然這個功能也並非是萬靈丹,當相機本身的連續對焦功能不夠強悍時,偶而也會有抓不到焦點的情況發生。

各家廠牌連續對焦的能力不盡相同,目前在動態追焦上的表現,以Canon最為攝影人所稱道,而Nikon在這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熟悉自己拍攝的主題後,選擇購買適合的相機,是每一個拍攝者事前應該做好的功課,如果相機的連續對焦功能不盡理想,那麼拍攝者不妨改成手動對焦,順便訓練一下自己對焦的速度跟能力。

現在數位單眼相機的功能,可以說是一台比一台強,但是面臨上述種種情況,自動對焦還是會有失準的時候,所以除了留意這一堂課提到需要注意的情況之外,花點時間好好練習一下手動對焦能力,也是攝影人應該具備的能力。

我的MSN中毒了,還會傳給名單中的朋友!
首先在亞洲的中國、台灣與韓國發現並迅速傳播開來,歐美地區也出現許多感染案例,
目前在台灣地區已經有數百感染案例,而且傳播速度驚人。

趨勢科技防毒研究中心TrendLabs 分析指出,
這一隻病毒相當聰明,善用MSN Messenger平台即時傳訊的特性,
以好朋友名義陸續傳送好玩的檔案引誘網友開啟(以超連結的形式出現),
一般人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不慎點選即引發中毒。
此病毒還會伺機夾帶另外一隻病毒WORM_SDBOT來造成更大的破壞與散播,
由於該WORM_SDBOT病毒會利用微軟的兩個重要弱點:
MS03-026 MS04-011)來造成病毒發作,
並開啟後門來伺機入侵受感染的電腦,
因此中毒之後除了會進一步感染好朋友的電腦以外,也會造成電腦速度變慢,
並且病毒會進一步尋找網路芳鄰上的其他電腦主機,
以預備好的密碼名單來進行入侵,引發網路上的流量變大。

而賽門鐵克則指出,若是不幸中毒,
受害者MSN的聯絡人都會收到「omg this is funny (我的老天,這很有趣。)」的訊息,
並附上jose.rivera4.home.att.net的連結。
如果使用者開啟連結,Kelvir.A就會下載patch.exe的執行檔,
並連上home.comcast.net,下載變種後門程式。
該程式會於每次電腦開始啟動時執行。

趨勢科技針對此病毒建議用戶,暫時關閉MSN
如果一定要開啟,不要點選任何MSN Messenger上的超連結,
立刻更新防毒引擎與病毒碼,
平日應養成隨時問的習慣,對於朋友傳來的檔案或連結,一定要確認,
如果不慎中毒,可以使用趨勢的線上掃毒兼解毒處理

連進去HouseCall Scan Now線上掃毒,安裝ActiveX控制項後,
若是第一次進入則會詢問您來自哪個地區國家,
請在Products標籤的選單裡面選擇 Taiwan 即可點選GO
然後就可以進入啟動掃瞄畫面,去按那個放大鏡,就會開啟線上掃毒視窗,
然後選擇『Complete Scan』就會進行掃瞄,待掃瞄完成後,
記得將所有掃到的病毒與間諜處理方式選擇『REMOVE』或是『DELETE』,
這樣就可以將您電腦內的病毒清除乾淨!!







提醒大家注意!!
如何分辨病毒的Mail
借此機會再提醒您,如何來遠避病毒的危害。
病毒的來源約可分為如下:
1.瘋狂的線上遊戲者
為竊取他人的密碼,搜刮通訊錄所施放的病毒。
2.工作枯燥的程式設計工程師
為了肯定自我,寫的病毒,讓人電腦中毒。
3.有一說為電腦防毒軟體的設計者
故意在網路上施放病毒,讓大夥電腦都中毒,要不有誰願意去安裝新的防毒軟體。

用一小張memo抄下以下的叮嚀!放在電腦桌旁:
?.doc? .ppt? .pps? .wmv?? 像前面這些夾帶檔案→可以開啟!
?.com.exe? .bat? .pig?? 像這樣的夾帶檔案→就不要開啟,回上一頁刪除!

免費線上掃毒軟體總整理(內含圖片教學)

昨天一個不常聯絡的朋友突然傳送一串網址過來,
並且要我點進去票選啥米???
結果我點了後不知下載什麼檔案??最後不見消失,感覺有點怪異了一"一
就敲對方,但是對方沒有回應…..
不一會兒我傳送的字全彈回來了一一|||
於是我重登出msn想再登入看看!
卻發現我msn點不進去了,竟出現程式錯誤??
……………………………………………..
我只好重新下msn並選擇修復,後來msn正常了…..
不過之後每當我登入msn,
我在線上的朋友都跟我說我傳什麼東西要給他們?
我說我並沒有傳東西??
只有剛才有人傳網址給我然後msn壞了我重下修復它,
結果大家都說我中毒了….
說剛才傳訊息給我時字都彈回來,我中毒沒錯了!
所以我只好趕快找方法解決,
不然只要我上msn,
它會自動傳送網址給我朋友們,這樣別人也會中毒一一|||

結語…………….發明毒的人真是無聊又欠揍!

我的MSN中毒了,還會傳給名單中的朋友!
首先在亞洲的中國、台灣與韓國發現並迅速傳播開來,歐美地區也出現許多感染案例,
目前在台灣地區已經有數百感染案例,而且傳播速度驚人。

趨勢科技防毒研究中心TrendLabs 分析指出,
這一隻病毒相當聰明,善用MSN Messenger平台即時傳訊的特性,
以好朋友名義陸續傳送好玩的檔案引誘網友開啟(以超連結的形式出現),
一般人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不慎點選即引發中毒。
此病毒還會伺機夾帶另外一隻病毒WORM_SDBOT來造成更大的破壞與散播,
由於該WORM_SDBOT病毒會利用微軟的兩個重要弱點:
MS03-026 MS04-011)來造成病毒發作,
並開啟後門來伺機入侵受感染的電腦,
因此中毒之後除了會進一步感染好朋友的電腦以外,也會造成電腦速度變慢,
並且病毒會進一步尋找網路芳鄰上的其他電腦主機,
以預備好的密碼名單來進行入侵,引發網路上的流量變大。

而賽門鐵克則指出,若是不幸中毒,
受害者MSN的聯絡人都會收到「omg this is funny (我的老天,這很有趣。)」的訊息,
並附上jose.rivera4.home.att.net的連結。
如果使用者開啟連結,Kelvir.A就會下載patch.exe的執行檔,
並連上home.comcast.net,下載變種後門程式。
該程式會於每次電腦開始啟動時執行。

趨勢科技針對此病毒建議用戶,暫時關閉MSN
如果一定要開啟,不要點選任何MSN Messenger上的超連結,
立刻更新防毒引擎與病毒碼,
平日應養成隨時問的習慣,對於朋友傳來的檔案或連結,一定要確認,
如果不慎中毒,可以使用趨勢的線上掃毒兼解毒處理

連進去HouseCall Scan Now線上掃毒,安裝ActiveX控制項後,
若是第一次進入則會詢問您來自哪個地區國家,
請在Products標籤的選單裡面選擇 Taiwan 即可點選GO
然後就可以進入啟動掃瞄畫面,去按那個放大鏡,就會開啟線上掃毒視窗,
然後選擇『Complete Scan』就會進行掃瞄,待掃瞄完成後,
記得將所有掃到的病毒與間諜處理方式選擇『REMOVE』或是『DELETE』,
這樣就可以將您電腦內的病毒清除乾淨!!







提醒大家注意!!
如何分辨病毒的Mail
借此機會再提醒您,如何來遠避病毒的危害。
病毒的來源約可分為如下:
1.瘋狂的線上遊戲者
為竊取他人的密碼,搜刮通訊錄所施放的病毒。
2.工作枯燥的程式設計工程師
為了肯定自我,寫的病毒,讓人電腦中毒。
3.有一說為電腦防毒軟體的設計者
故意在網路上施放病毒,讓大夥電腦都中毒,要不有誰願意去安裝新的防毒軟體。

用一小張memo抄下以下的叮嚀!放在電腦桌旁:
?.doc? .ppt? .pps? .wmv?? 像前面這些夾帶檔案→可以開啟!
?.com.exe? .bat? .pig?? 像這樣的夾帶檔案→就不要開啟,回上一頁刪除!

免費線上掃毒軟體總整理(內含圖片教學)

昨天一個不常聯絡的朋友突然傳送一串網址過來,
並且要我點進去票選啥米???
結果我點了後不知下載什麼檔案??最後不見消失,感覺有點怪異了一"一
就敲對方,但是對方沒有回應…..
不一會兒我傳送的字全彈回來了一一|||
於是我重登出msn想再登入看看!
卻發現我msn點不進去了,竟出現程式錯誤??
……………………………………………..
我只好重新下msn並選擇修復,後來msn正常了…..
不過之後每當我登入msn,
我在線上的朋友都跟我說我傳什麼東西要給他們?
我說我並沒有傳東西??
只有剛才有人傳網址給我然後msn壞了我重下修復它,
結果大家都說我中毒了….
說剛才傳訊息給我時字都彈回來,我中毒沒錯了!
所以我只好趕快找方法解決,
不然只要我上msn,
它會自動傳送網址給我朋友們,這樣別人也會中毒一一|||

結語…………….發明毒的人真是無聊又欠揍!

閒來無事,翻個長篇,權當練練指法。我姑且敲之,你姑且看之。

http://www.smu.edu/~rmonagha/third/af.html

Auto Focus Problems Page(有刪節,文序有調整)

作者 Robert Monaghan

如果你想找個鼓吹自動調焦相機的站點,那恐怕你來錯了地方,你應該到眾多的相機製造商銷售商的站點上逛逛,那裡更適合你。隨便翻開一本攝影雜誌也行,那兒也不缺吹捧AF優點的廣告。這裡我打算另闢思路來找找AF的毛病。這些東西你不可能在廣告裡看到,廠家贊助的職業攝影師也不會告訴你。

假如AF真的那麼棒,為什麼還是有很多職業用戶使用手動相機呢?我打算引用些數據先把你嚇一跳再說:

AF會浪費鏡頭分辨能力,多達50%

來源:《大眾攝影》199510月號

膠卷

AF

MF

AF損失

BW ISO100

 

 

 

f2.8

46lp/mm

80lp/mm

43%

f5.6

58lp/mm

02lp/mm

43%

Kodachorome 25

 

 

 

f2.8

51lp/mm

79lp/mm

35%

f5.6

72lp/mm

88lp/mm

18%

ISO50彩色反轉:

 

 

 

f2.8

46lp/mm

71lp/mm

35%

f5.6

52lp/mm

71lp/mm

27%

ISO 100彩負:

 

 

 

f2.8

46lp/mm

102lp/mm

55%

f5.6

64lp/mm

102lp/mm

37%

這次測試所用的鏡頭是Nikkor 60mm f/2.8微距,以1:12的放大率拍攝分辨率標板。選用Nikon的原因是你可以把同一支AF鏡頭裝在AFMF機身上。在手動調焦時使用了一個外接的2X放大鏡,因為測試者的雙眼已經服役了60多年,頗有老化現象。如何?這個結果讓你吃驚了吧?一雙老眼加上一雙粗手如何能打敗現代精密電子技術?也許這只是一次雜誌的測試而已,我們來聽聽AF相機的製造者怎麼說:

工程師說:50lp/mm已接近任何AF SLR自動調焦能力的上限!

AF相機固有的缺點

當你用眼睛調焦時,這是一個模擬的連續的調焦系統。當AF相機調焦時,它使用一個CCDCMOS光傳感器芯片。一些低檔AF設計只使用了很少幾個傳感器,因此只有很少的離散的調焦點。高檔的AF設計用了128個或更多的傳感器,因此調焦點更多,步長更小,精度也更高。在1995年,典型的AF相機用傳感芯片密度大約是每毫米27個傳感器;1999年該密度被提高到了每毫米50個。很不幸,此項改進並不能帶來顯著的好處,因為為了照顧到AF的速度,AF算法必須做出妥協。軟件要「猜測」正確的調焦點,但它也會猜錯,風中搖動的樹葉就是個例子。另外還有幾個制約AF性能的因素:傳感器排列的方向是一定的;傳感芯片的大小有限;AF算法具有不可重複性。

為什麼不能關掉AF以達到MF的性能?

我本人在MFNikon機身上使用AF-D Nikkor鏡頭,我向你保證這些AF鏡頭的質量(不會比對應的MF鏡頭低),但是你可別指望在AF機身上手動調焦也能得到同樣的質量……

不錯,當有人反對自動曝光的時候,另外一些人會告訴他關掉AE;當有人反對自動調焦的時候,自然也有人叫他關掉AF。有些用戶聲稱他們在80%以上的場合在AF機身上用手動調焦。但這回就不同了關鍵之處在於,AF機身的設計跟MF機身是不同的。AF傳感芯片需要光線,於是到達調焦屏的光被分了出去,大約會比MF機身損失1擋左右的光,為了彌補這一點,AF機身通常使用更明亮的調焦屏。但是這些超亮的調焦屏更多是用來觀景而不是調焦(調焦任務是打算指派給CPU完成的),因此它們跟MF機身所用的調焦屏完全不同。或者這麼說,AF機身和MF機身的設計目的不同,決定了AF機身上的MF性能不可能達到MF機身的高度。

那麼能否依賴AF機身的准焦指示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譯註:原文又給了一個表格來說明,但依賴准焦指示在AF機身上MF的精度跟AF是相當的,因此略去。此表格的數據跟先前的結果也是相當的。准焦指示的「寬容度」太大,某些情況下導致超過38%的錯誤。結果表明,EOS1N的准焦指示似乎比F5更準確一些)

一個用戶的反映:「我同時使用CanonEOSFD兩套系統,我做了一些實驗,當我用手動系統時,總是能在TMAX 100膠片上得到100lp/mm的成績;但自動系統的成績時好時壞,我只能指望50lp/mm的結果AF時,我只能利用到鏡頭分辨力的一半。」

看看吧!這些AF帶來的好東西

1、如果被動AF已經很好了,為什麼還要用主動紅外AF呢?因為被動AF在光強不夠對比不夠的場合很難工作。但主動紅外AF的限制更多:紅外測距跟鏡頭配合不好,因此都不是TTL的;工作距離有限,因為受輸出功率和測量精度的限制;它也難以用做連續追蹤AF的手段。現在市場上的主動AF大多用於傻瓜機。

2、黑暗之中,AF好還是眼睛好?大多數人都能在-3EV下調焦,而大多數AF相機(使用f/1.4的鏡頭)聲稱能在-1EV下調焦。但大多數人用的鏡頭沒那麼快,因此大多數場合下只能在+2EV+3EV以上才能AF,這比起我們的眼睛要落後56級光量,他們需要的光是人眼的3264倍!相關問題還有對比。AF需要畫面有足夠的對比,並且高對比線條最好能匹配傳感器的排列方向,這樣才能幹好活。把一個低對比的物體放到黑暗中去,AF肯定完蛋,而此時恰恰是你最需要AF的時候。

3、AF變焦鏡頭 vs. 定焦。不用多說,變焦鏡頭的性能不如定焦,看看photodo的測試就知道(注意:我並不是MTF的堅定鼓吹者)。但他們的數據都是直接拿鏡頭放在專門設備上測的,並沒有跟對應的AF機身一起!變焦鏡相對較小的光圈會導致AF精度下降,因此,AF時代的變焦鏡比定焦鏡的實際性能差別比你想像的要大!

4、TFF代表光圈,T表示有效透光量。前者是基於物理尺寸的度量,後者則考慮了實際的光線損失。定焦鏡頭通常有較少的鏡片,因此T值和F值相差經常在10%以內,可以忽略。但十幾片鏡片的變焦鏡就不能忽略這些損失的光線了,它們的TF經常差1/2甚至2/3檔!一個f/2.8的專業級變焦鏡頭實際上可能是T/3.4甚至T/3.5

5、包圍對焦。如果AF很棒的話,為什麼有的廠商搞了個「包圍對焦」的東東出來?當你在玩淺景深的時候,傳統的「對準目標–AF–保持構圖按快門」戲法往往不靈光;AF檢測點的分佈也不夠多,這時候聰明的廠商就搞出這個「包圍對焦」來。想想看,花三張底片來得到準確的焦點,非常值得,是吧?

6、花費。AF機身往往要比MF機身貴。原因之一當然是AF系統使用的電路馬達要花錢;原因之二是因為自從有了AF之後,消費市場被引進了AF大比拚時代,廠商不得不經常改進技術推出新產品,高昂的研究費用自然得消費者承擔。但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稍微改一點點東西,就鼓吹說新機器如何如何棒其實機身的製造工具沒變、鏡頭沒變,製造成本不會增加什麼。

7、缺少反光板鎖定。感謝AF技術,我們拍照片越來越快,因此反光板鎖定這樣的東西變成了累贅,至少Nikon認為只有專業中的專業攝影師才用得著。F100都不提供,這著實傷了不少人的心。

8、與三腳架作對。在三腳架上使用AF功能有些痛苦,也許你已經習慣了扭來扭去,但我們應該活得更輕鬆的。雲台和脖子的磨損也應該更少才對。

9、不能換對焦屏。絕大多數AF機身都不能換對焦屏。網格屏拍建築好用,毛玻璃屏用長鏡頭和微距好用,現在你享受不到這些好處了。對了,你知道嗎?長鏡頭的像場比較短的鏡頭更平,而普通對焦屏都是為中短焦鏡頭優化設計的。長鏡頭最好使用專門設計的對焦屏,它把焦點前移約1/80毫米,結果得到額外5lp/mm的分辨率。

10AF鏡頭的手感!雖然AF鏡頭與對應MF鏡頭的光學設計大致相同,我擁有AFMFNikkor鏡頭,這一點我可以證實。但是,它們的手感差別不容忽視。為了能讓AF電機輕鬆推動鏡頭調焦機構,鏡頭不能太重,調焦機構阻尼不能太大,其結果呢?大量使用合成材料以減輕重量、手動調焦環感覺鬆鬆垮垮,甚至會鬆動。AF鏡頭比MF版本更容易磨損,這並非空穴來風。一個同時使用MFAF Nikkor鏡頭的傢伙已經磨損了三個AF頭(正常使用),但沒有一個MF頭有磨損的跡象。

11MF鏡頭價錢高漲。新的MF鏡頭明顯比AF鏡頭貴,差距往往達到50%。別問我為什麼,反正現在大家都在AF,買MF的那些老頑固應該多掏點錢,雖然鏡頭裡的玻璃片規格完全相同。也許MF鏡頭壽命過長,他們難賺錢一些?

12、微距用AF不方便。高放大倍率導致光量減少,景深很小,因此AF難以進行。有本事你用AF來拍拍1:1微距就明白了。

13、廣角鏡對AF需求不迫切。相反,由於景深很大,AF的不確定性也更大,跟手動裂像比起來肯定不行。魚眼鏡頭壓根不需要AF。我有一隻魚眼根本連對焦環都沒有。

14、失蹤的景深標尺。假如你想把AF鏡頭當MF來用,你會失望的。景深標尺不見了!你會去查景深表嗎?尤其是在這個快速連拍的AF時代。

15、失蹤的距離標尺。比失去了景深標尺更糟糕!某些AF鏡頭上連距離標尺都失蹤了。其它AF鏡頭上的標尺也藏在有機玻璃下,而且模糊難辨。

16、調焦環變小了。AF鏡頭比起MF鏡頭來不光是手感變壞,調焦環也變得窄小不堪。還好,最近一些新出品的AF鏡頭有改善的傾向。

17、噪音。儘管超聲波馬達很安靜,有些野生動物還是能聽到。在黑暗場合AF機構來回找焦點的時候,聲音也會大一些。某些AF機身用閃光燈做對焦輔助光,但很多場合閃光燈是被禁止使用的。自動閃光燈彈出時發出的聲音也很討厭。

18、偏光鏡問題。為了讓AF檢測順利工作,線偏振鏡是不能用的,你得用圓偏振。後者要貴一些。

19、快門時滯。在MF的旁軸機上,快門時滯通常為40ms;現代MF單反機要收縮光圈、彈起反光板,快門時滯也能達到120-180ms;現代AF機快門時滯要長一些,比如F5MF時為72ms,但AF330msContax AXMF時滯80msAF430ms

20、耐用性與維修花費。現代AF機器傾向於大量使用定製集成電路,這些部件的可用性難以保證。假如510年以後你需要更換IC,價格恐怕不會便宜。LCD的壽命也有限,大約7-10年,幾乎每台相機使用的段式LCD都是獨特的,不能通用,因此備件往往不是新品,而是在製造相機時留下的庫存。要知道LCD在不工作時也會老化,當你所買的相機停止生產10年後,即使你換了LCD,也不會堅持很久的。(譯註:要是能用點陣的就好了,互換性方面也有改善)

21、AF相機比MF的耗電得多。

AF到底解決了誰的問題?是用戶的還是相機工業的?

(譯註:還有很多我省略了,因為太過囉嗦的緣故,還有一些對比應該屬於機械 vs. 電子方面的,也省略了。此文並沒有提供什麼新鮮東西,但在收集AF的罪狀方面倒是我所見的最全面的一篇。建議也看看原文,conclusion36條之多。裡面關於AF鏡頭遠不如MF耐用一點最令我吃驚,看來還不只是手感的問題)

自動調焦(AF)係指由照相機根據被攝體距離的遠近,自動地調節鏡頭的對焦距離。自從1977年第一架實用型自動調焦照相機誕生以來,許多照相機生產廠家均開展了對自動調焦系統的研究,從而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自動調焦系統。根據所基於的原理,可以分成測距法像檢測法(又稱調焦檢測法)兩大類,下列是自動調焦系統的分類:

─反射時間測量法

(主動型)

─VAF

 

─測距法──

─被動型────

─STT

─三角測量法──

─FCM

AF系統─

─紅外主動型

─對比度檢測法

(反差檢測法)

─像檢測法─

─TCL系統

─相位檢測法──

─透鏡分離器系統

最 早出現的實用型AF系統是美國亨尼威爾(Honeywell)公司於1975年研製、1977年在Konica C35AF上出現的VAF系統;1979年出現了採用紅外線主動型AF系統的Canon AF35M;1981年出現了採用SST(固態三角測量)的Canon AF35ML和日本精工研製的FCM系統。上述均屬三角測量系統,雖然名稱不同,但工作原理是類似的。

1978年出現了採用超聲波AF系統的寶麗萊(Polaroid)SX-70 SONAR AF,這是一種基於反射時間測量法的系統,也屬主動型,利用超聲波回波時間來測量距離。

像檢測法屬於被動型,主要有兩種形式:對比度檢測系統相位檢測系統。對比度檢測AF系統最早出現在1981年推出的Pentax ME-F單反機上,這是利用當影像最清晰時,成像的反差最大的原理而製成的,與手動調焦的磨砂屏焦點檢測法的原理相似。

最早採用相位檢測法的AF系統是美國Honeywell公司於1981年研製的TCL系統,首次出現在1982年推出的Olympus OM-30單反機上。

測 距法主要應用於旁軸平視取景的袖珍相機上,而像檢測法則用於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上。由於紅外線主動型AF系統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等特點,在現代袖珍相機 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而且現在的AF單反機大多採用相位檢測AF系統,因此這裡僅介紹紅外線主動型和相位檢測型AF系統。SST系統還見於少部分AF變焦袖 珍相機(如Sigma AF Zoom Super 28、70、100等), 但工作原理與VAF類似;超聲波主動型AF系統只出現在美國寶麗萊公司生產的拍立得(又稱瞬時得或立時得)相機上,故這裡不予介紹。

自 從自動調焦相機(特別是AF單反機)出現以來,引出了許多嶄新的概念和功能,熟悉和理解這些概念和功能會有助於我們能更好地操縱新型相機,使拍攝工作更富 有實效,也使我們能從形形色色的名詞和功能中分辨出哪些是實用的和哪些是花架子,可以避免陷入相機廣告中閃爍其詞的語句和對攝影器材追求的泥潭中,因而也 有利於選購合適的相機。

本 章中所介紹的主動型AF系統是原理性的,在實際的照相機中,照相機生產廠家對這類AF系統的不足亦是進行了大量的改造工作,如採用了多束紅外線測距等,而 且AF級數也越來越多,有些主動型AF系統已經是無級聚焦了,即聚焦級數為無窮多,其性能也越來越接近被動型AF系統。

相位檢測型被動式AF系統已經為AF單反機所普遍採用,雖然聚焦精度較高,但由於其固有的特性,在低亮度場合是不靈敏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的。加上AF照明器,就基本上解決了這類系統的不足。

在AF 單反機的發展歷程中,自動聚焦技術的飛速發展自不待言,從原來的單純模仿手動聚焦的單一方式發展到寬區自動聚焦、焦點預測自動聚焦、自動確定被攝主體位置 和自動變焦構圖等,大多數自動聚焦相機都具有可以單手操作、眼睛不離取景窗就能修改參數等優點,這一切都是手動聚焦照相機所不能做到的。簡言之,只要改變 了原來使用手動聚焦相機的習慣和克服對新機種的心理障礙,就會覺得自動聚焦相機是要比手動聚焦相機好用得多。

從固定焦點到自動調焦

從照相機的發展歷史來看,在焦點調節方面,經歷了焦點不變——>焦點可調——>固定焦點——>自動調焦等階段。我們先說明為什麼固定焦點照相機能得以流行的道理;然後再說明調焦的必要性,從而過渡到自動調焦。

我 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假設照相機鏡頭焦距為35mm(相當於小廣角鏡頭),其調焦距離L (指被攝主體平面至鏡頭理想成像平面——即膠卷平面——之間的距離)固定於2.5m處,容許瀰散圓直徑為0.033mm,那麼鏡頭光圈係數f與膠卷平面至 清晰範圍最近點L1及最遠點L2的關係為:(L1和L2的單位為m,本節所提及的有關概念的準確定義及公式請參見【景深概念與計算】)。

表1

f

2

2.8

4

5.6

8

11

16

22

L1

2.20

2.10

1.97

1.82

1.62

1.44

1.20

1.01

L2

2.89

3.08

3.42

4.10

5.42

9.65

如果容許瀰散圓直逕取0.05mm,則

表2

f

2

2.8

4

5.6

8

11

16

22

L1

2.08

1.94

1.78

1.59

1.38

1.18

0.95

0.77

L2

3.14

3.50

4.22

5.83

13.6

由這些數據可看出,當光圈係數為f/4時,要求嚴格些可以保證從1.97m~3.42m是清晰的;要求不那麼嚴格的話,則可以認為從1.78m~4.22m是清晰的。如果光圈係數取f/11,容許瀰散圓直逕取0.05mm的話,那麼從1.18m至無限遠都是清晰的。

所以多數廉價的固定焦點"傻瓜相機"都是採用小廣角鏡頭(焦距在35mm左右)和小光圈(最大光圈為f/4或f/5.6),至少可以保證從1.6m左右至5.5m左右是清晰的,也就是說這類相機是依靠廣角鏡頭和小光圈所具有的大景深特性來保證清晰度,對於一些只拍家庭紀念照而又不懂相機調節的人來說是足夠的了,這就是這類相機大行其道的理由所在。

但 是由於光學透視原理,廣角鏡頭在近距離拍攝時會產生"近大遠小"的變形現象,並不適合拍攝人物半身像。 解決變形的辦法是使用中焦距鏡頭。但中焦距鏡頭在同樣的光圈之下,其景深要比廣角鏡頭小得多,如焦距為85mm的鏡頭,當調焦距離為2m和鏡頭光圈係數為 f/4時,L1為1.93m,L2為2.08m;當調焦距離不變而光圈係數為f/11時,L1為1.82m和L2為2.22m。顯然此時只適合拍攝主體在 1.82m至2.22m範圍之內的情形,當被攝主體超出這一範圍,其成像結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另外,仍以焦距為35mm左右的鏡頭來說,如果調焦距離固定不變,所拍攝出的照片在照片不是放得很大時,其清晰度是可以接受的;若照片要放得較大,如12英吋,原來在小照片上清晰的物體就顯得模糊了。

綜上所述,具有小廣角鏡頭的固定焦點照相機的應用範圍是極有限的。為了擴大鏡頭焦距和提高清晰度,勢必要使焦點能調節。因此在簡易照相機上就出現了區域調焦系統,如現在國內市場常見的Ricoh XF-30袖珍相機就有區域調焦功能。

區 域調焦系統是根據被攝主體所處的距離不同,選擇相應的調焦距離點,並利用景深使在該點前後一段距離內的物體都是清晰的.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仍假設照相機 鏡頭焦距為35mm,光圈係數為f/4,容許瀰散圓直徑為0.033mm,那麼調焦距離 L(單位為m)與L1及L2的關係為:

L

1.00

1.25

1.50

2.00

3.50

9.00

L1

0.92

1.10

1.29

1.65

2.54

4.57

L2

1.12

1.44

1.79

2.55

5.62

30.0

只 要能分6級調節照相機鏡頭的調焦距離, 就可以保證能在0.92m至無限遠處(30m可以認為是無限遠)都能拍攝出清晰的照片。例如當被攝主體在0.92~1.10m處,可以將調焦距離置於1m 處;當被攝主體在1.65~2.5m處,可以將調焦距離置於2m處等。這就是區域調焦系統的理論根據。

當鏡頭焦距增長時,由於景深淺的緣故,若要保證從1m至無限遠都是清晰的,所分級數還應該相應增加。

從上面的敘述可看出,如果調焦級數 (即鏡頭焦點可調節的位置數量)越多,調焦精度就越高。當調焦級數達到無窮多級時(即鏡頭的調焦距離是可以無級地調節),調焦精度為最高。單反機的鏡頭是可以從某一最近距離至無限遠任意調節,因此這類鏡頭的調焦精度是最高的。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從表3中看出,0.92m至2.55m之間有4個調焦級,而從2.54m至30m只有兩個調焦級。這仍然與景深特性有關。調焦距離越近,景深就越淺,所以需要調節的位置相應就要增多;而調焦距離越遠,景深就越大,需要調節的位置就相應要少些。

具有區域調焦系統照相機是能夠提高清晰度,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具有使用不方便的一面,因此自動調焦系統就應運而生了。

自動調焦(AF)係指由照相機根據被攝體距離的遠近,自動地調節鏡頭的對焦距離。自從1977年第一架實用型自動調焦照相機誕生以來,許多照相機生產廠家均開展了對自動調焦系統的研究,從而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自動調焦系統。根據所基於的原理,可以分成測距法像檢測法(又稱調焦檢測法)兩大類,下列是自動調焦系統的分類:

─反射時間測量法

(主動型)

─VAF

 

─測距法──

─被動型────

─STT

─三角測量法──

─FCM

AF系統─

─紅外主動型

─對比度檢測法

(反差檢測法)

─像檢測法─

─TCL系統

─相位檢測法──

─透鏡分離器系統

最 早出現的實用型AF系統是美國亨尼威爾(Honeywell)公司於1975年研製、1977年在Konica C35AF上出現的VAF系統;1979年出現了採用紅外線主動型AF系統的Canon AF35M;1981年出現了採用SST(固態三角測量)的Canon AF35ML和日本精工研製的FCM系統。上述均屬三角測量系統,雖然名稱不同,但工作原理是類似的。

1978年出現了採用超聲波AF系統的寶麗萊(Polaroid)SX-70 SONAR AF,這是一種基於反射時間測量法的系統,也屬主動型,利用超聲波回波時間來測量距離。

像檢測法屬於被動型,主要有兩種形式:對比度檢測系統相位檢測系統。對比度檢測AF系統最早出現在1981年推出的Pentax ME-F單反機上,這是利用當影像最清晰時,成像的反差最大的原理而製成的,與手動調焦的磨砂屏焦點檢測法的原理相似。

最早採用相位檢測法的AF系統是美國Honeywell公司於1981年研製的TCL系統,首次出現在1982年推出的Olympus OM-30單反機上。

測 距法主要應用於旁軸平視取景的袖珍相機上,而像檢測法則用於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上。由於紅外線主動型AF系統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等特點,在現代袖珍相機 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而且現在的AF單反機大多採用相位檢測AF系統,因此這裡僅介紹紅外線主動型和相位檢測型AF系統。SST系統還見於少部分AF變焦袖 珍相機(如Sigma AF Zoom Super 28、70、100等), 但工作原理與VAF類似;超聲波主動型AF系統只出現在美國寶麗萊公司生產的拍立得(又稱瞬時得或立時得)相機上,故這裡不予介紹。

自 從自動調焦相機(特別是AF單反機)出現以來,引出了許多嶄新的概念和功能,熟悉和理解這些概念和功能會有助於我們能更好地操縱新型相機,使拍攝工作更富 有實效,也使我們能從形形色色的名詞和功能中分辨出哪些是實用的和哪些是花架子,可以避免陷入相機廣告中閃爍其詞的語句和對攝影器材追求的泥潭中,因而也 有利於選購合適的相機。

本 章中所介紹的主動型AF系統是原理性的,在實際的照相機中,照相機生產廠家對這類AF系統的不足亦是進行了大量的改造工作,如採用了多束紅外線測距等,而 且AF級數也越來越多,有些主動型AF系統已經是無級聚焦了,即聚焦級數為無窮多,其性能也越來越接近被動型AF系統。

相位檢測型被動式AF系統已經為AF單反機所普遍採用,雖然聚焦精度較高,但由於其固有的特性,在低亮度場合是不靈敏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的。加上AF照明器,就基本上解決了這類系統的不足。

在AF 單反機的發展歷程中,自動聚焦技術的飛速發展自不待言,從原來的單純模仿手動聚焦的單一方式發展到寬區自動聚焦、焦點預測自動聚焦、自動確定被攝主體位置 和自動變焦構圖等,大多數自動聚焦相機都具有可以單手操作、眼睛不離取景窗就能修改參數等優點,這一切都是手動聚焦照相機所不能做到的。簡言之,只要改變 了原來使用手動聚焦相機的習慣和克服對新機種的心理障礙,就會覺得自動聚焦相機是要比手動聚焦相機好用得多。

從固定焦點到自動調焦

從照相機的發展歷史來看,在焦點調節方面,經歷了焦點不變——>焦點可調——>固定焦點——>自動調焦等階段。我們先說明為什麼固定焦點照相機能得以流行的道理;然後再說明調焦的必要性,從而過渡到自動調焦。

我 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假設照相機鏡頭焦距為35mm(相當於小廣角鏡頭),其調焦距離L (指被攝主體平面至鏡頭理想成像平面——即膠卷平面——之間的距離)固定於2.5m處,容許瀰散圓直徑為0.033mm,那麼鏡頭光圈係數f與膠卷平面至 清晰範圍最近點L1及最遠點L2的關係為:(L1和L2的單位為m,本節所提及的有關概念的準確定義及公式請參見【景深概念與計算】)。

表1

f

2

2.8

4

5.6

8

11

16

22

L1

2.20

2.10

1.97

1.82

1.62

1.44

1.20

1.01

L2

2.89

3.08

3.42

4.10

5.42

9.65

如果容許瀰散圓直逕取0.05mm,則

表2

f

2

2.8

4

5.6

8

11

16

22

L1

2.08

1.94

1.78

1.59

1.38

1.18

0.95

0.77

L2

3.14

3.50

4.22

5.83

13.6

由這些數據可看出,當光圈係數為f/4時,要求嚴格些可以保證從1.97m~3.42m是清晰的;要求不那麼嚴格的話,則可以認為從1.78m~4.22m是清晰的。如果光圈係數取f/11,容許瀰散圓直逕取0.05mm的話,那麼從1.18m至無限遠都是清晰的。

所以多數廉價的固定焦點"傻瓜相機"都是採用小廣角鏡頭(焦距在35mm左右)和小光圈(最大光圈為f/4或f/5.6),至少可以保證從1.6m左右至5.5m左右是清晰的,也就是說這類相機是依靠廣角鏡頭和小光圈所具有的大景深特性來保證清晰度,對於一些只拍家庭紀念照而又不懂相機調節的人來說是足夠的了,這就是這類相機大行其道的理由所在。

但 是由於光學透視原理,廣角鏡頭在近距離拍攝時會產生"近大遠小"的變形現象,並不適合拍攝人物半身像。 解決變形的辦法是使用中焦距鏡頭。但中焦距鏡頭在同樣的光圈之下,其景深要比廣角鏡頭小得多,如焦距為85mm的鏡頭,當調焦距離為2m和鏡頭光圈係數為 f/4時,L1為1.93m,L2為2.08m;當調焦距離不變而光圈係數為f/11時,L1為1.82m和L2為2.22m。顯然此時只適合拍攝主體在 1.82m至2.22m範圍之內的情形,當被攝主體超出這一範圍,其成像結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另外,仍以焦距為35mm左右的鏡頭來說,如果調焦距離固定不變,所拍攝出的照片在照片不是放得很大時,其清晰度是可以接受的;若照片要放得較大,如12英吋,原來在小照片上清晰的物體就顯得模糊了。

綜上所述,具有小廣角鏡頭的固定焦點照相機的應用範圍是極有限的。為了擴大鏡頭焦距和提高清晰度,勢必要使焦點能調節。因此在簡易照相機上就出現了區域調焦系統,如現在國內市場常見的Ricoh XF-30袖珍相機就有區域調焦功能。

區 域調焦系統是根據被攝主體所處的距離不同,選擇相應的調焦距離點,並利用景深使在該點前後一段距離內的物體都是清晰的.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仍假設照相機 鏡頭焦距為35mm,光圈係數為f/4,容許瀰散圓直徑為0.033mm,那麼調焦距離 L(單位為m)與L1及L2的關係為:

L

1.00

1.25

1.50

2.00

3.50

9.00

L1

0.92

1.10

1.29

1.65

2.54

4.57

L2

1.12

1.44

1.79

2.55

5.62

30.0

只 要能分6級調節照相機鏡頭的調焦距離, 就可以保證能在0.92m至無限遠處(30m可以認為是無限遠)都能拍攝出清晰的照片。例如當被攝主體在0.92~1.10m處,可以將調焦距離置於1m 處;當被攝主體在1.65~2.5m處,可以將調焦距離置於2m處等。這就是區域調焦系統的理論根據。

當鏡頭焦距增長時,由於景深淺的緣故,若要保證從1m至無限遠都是清晰的,所分級數還應該相應增加。

從上面的敘述可看出,如果調焦級數 (即鏡頭焦點可調節的位置數量)越多,調焦精度就越高。當調焦級數達到無窮多級時(即鏡頭的調焦距離是可以無級地調節),調焦精度為最高。單反機的鏡頭是可以從某一最近距離至無限遠任意調節,因此這類鏡頭的調焦精度是最高的。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從表3中看出,0.92m至2.55m之間有4個調焦級,而從2.54m至30m只有兩個調焦級。這仍然與景深特性有關。調焦距離越近,景深就越淺,所以需要調節的位置相應就要增多;而調焦距離越遠,景深就越大,需要調節的位置就相應要少些。

具有區域調焦系統照相機是能夠提高清晰度,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具有使用不方便的一面,因此自動調焦系統就應運而生了。

小弟已用了E-1 超過一年, 然而仍有很多不明之處, 有時朋友問到一些有關4/3 的問題, 簡單的還可以作答, 但深入一點, 其實自己也不明白, 事實上網上有很多有關的資料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但大部份都是英文的, 現小弟希望以簡淺的中文, 去解釋一下4/3 的問題。

貴為E-system 用家, 大多都知道 4/3 的特點就是直射光線入ccd, 而且是full frame ccd 呢, 好不威風啊! 但是你能解答以下問題嗎?

1. 明明是比35mm 小一半, 焦距都要x2 的, 怎麼會是full frame 呢?
2. 現有的大部份品牌dslr, 都推出專用的鏡頭了, 那不就是跟4/3一樣直射光線了嗎? 還要4/3 幹嗎?
3. Canon 1D 那些超級相機, cmos 都是36mm x24mm, 跟film 是全完一樣尺寸, 那應該是最好了吧, full size 又直射入光啦 !
4. 說都1Ds 是full size… 那麼 full frame 跟 full size 又有什麼分別呢?
5. Olympus 常說E-1 的動態範圍比一般DSLR 大, 那到底有何分別呢? 大家都是用CCD, 難道用上 KODAK CCD 會精美點嗎?

如果你能回答以上問題, 那你就不用再看下去了, 請幫忙把你所認識有關4/3 的知識, 教給你的朋友吧, 如果你還是不懂, 那就麻煩你花點時間看看下文。

1. 何謂FULL FRAME CCD, 與FULL SIZE CCD 的分別

首先我們要理解CCD 的構造, 一般市面的DSLR 大部份使用的CCD 為 INTERLINE CCD, 即是說CCD 不是全幅都是吸光的, 而在CCD 中間會有很多INTERLINE, 用作傳送資料
INTERLINE TRANSFER CCD 放大圖如下, 黃色部份就是吸光的地方。


而 E-SYSTEM 所選用的是 FULL FRAME TRANSFER CCD, 這類CCD 一般用在高級的數位機背上, 這類CCD 是全幅吸光的, 中間沒有INTERLINE, 資料會經由CCD 的底部傳送FULL FRAME TRANSFER CCD 放大圖如下, 黃色是吸光的地方。

對岸用家發現的方法,幫各位簡轉繁方便觀看:

E系的機子是這樣查快門次數的,首先打開電源開關,再打開CF卡的蓋門(CF卡不用管),然后同時按瀏覽鍵和OK鍵,這時可以看到版本號,接著按 上下左右的順序按機身后面的四個方向鍵(十字鍵),再輕按一下快門,再按方向鍵上的向上鍵,這時在顯示屏應該可以看到你要的資訊了,方向鍵可以翻頁,至於 哪個是快門次數哪個是機身號碼等自己琢磨吧!

以下是對應說明,但不一定是對的:

PAGE1 ——硬體資訊

B:1009 ——Main Body,機身代號,1009為E300,1005為E1,1000為E500
U:1303 0000 ——Main Unit,CCD代號,1303為E300所用的CCD(KODAK KAF-8300),1403為E1的CCD,1102為E500的CCD
C:1100 ——未明
A:0000 ——未明
L:1008 ——Lens,所使用的鏡頭,1008為14-54,1002為14-45,1101為40-150
F: ---- ——Flash,所使用的閃光燈

PAGE 2
R:007352 ——Shuter Release,快門釋放次數
S: 000574 ——未明(已測試過,並非自拍次數Self Timer、反光板預昇次數)
M:000000 ——Pixelx Map,像素映射次數
U:001428 ——UltraSonic Wave,超聲波除塵次數,對E300而言即開關機的次數

PAGE 3
cs: 628504803 ——Customer serials,使用者機身號碼
mcs:4007506004 995007 ——Manufacture Customer Serials,廠商內部號
D:3C85 ——未明



  • TV de LCD: Hello. This post is likeable, and your blog is very interesting, congratulations :-). I will add in my blogroll =). If possible gives a last there on
  • 我的WordPress: 嗨!這是一個回應。若要刪除這個回應,只奧在登入後再來看這個回應的時候,您會發現會有選項讓您能夠編